当前位置:
首页
> 国际慢城 > 人文特色
杭氏迁居高淳
来源: 《今日高淳》 发布日期:2018-05-16 09:11 浏览次数: 次 字体:[ ]

?

《淳溪杭氏宗谱》书影

?

元至正年间(1341-1368),为避元末战乱,杭氏自溧水仙坛迁居立信乡亭子岗及游山乡汤家城。

据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重修《淳溪杭氏宗谱》记载,杭氏望出丹阳,奉汉代长沙太守杭徐为先祖,后占籍古余杭邑,数十传至北宋杭存仁之父,以贡举任职镇江丹阳县主簿。宣和年间(1119-1125),杭氏始迁祖杭存仁由余杭随父迁居丹阳。不久,因遭金人南侵,遂卜居于溧水仙坛乡。

元末至正年间,为避战乱,其9世孙济川之子定三携其弟定五、定七等由仙坛迁居立信乡亭子岗(或称停翅冈),浩川之子满仁则徙居游山乡汤家城。此后,杭氏子孙繁衍,星罗棋布,逐渐成为淳邑望族。其中定三一支又先后徙居肇倩圩、马村翔凤冈,再由马村分居芮村、袁村、周冈等地,浩川一支又因汤家城地势低湿徙居下塘涧北。迁淳杭氏家族虽未出名望显赫之士,但亦见不少建功立业者,如明初洪武年间(1368-1398),定三公之子杭俊曾以军功授校尉,满二公之子杭浚曾因乡荐官拜御史,等等。

清康熙年间(1662-1722),杭氏族人在马村东北及村前多次创筑宗祠未成。后来,堪舆师认为其地狭小不吉,族人遂于乾隆八年(1743)三月,在肇倩圩重新堪地,选择面山背水之吉壤创建宗祠。他们先起门房与享堂于前,又于次年十二月建寝室于后,3年乃成。其建筑规模宏敞,共3进,各3间,侧屋2进,各2间。杭氏宗祠后因屡遭水淹,房屋倾圮殆尽。道光十九年(1839),全族商议移建宗祠于马村前之旧址。重建后的宗祠亦3重,后为寝室,中为享堂,其前门房造戏楼一座。后因戏楼凋敝,梁柱摧折,墙垣损败,又于光绪二十四年重修,改建为三厂两暗并两厢房。杭氏宗谱始修于元代至正年间,后经明代天启年间、嘉靖年间,清代乾隆年间、道光年间、光绪年间多次重修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